東營信息港速遞元寶保存良好,歷經(jīng)百余年依然泛著光澤。
11日,記者從東營錢幣博物館獲悉,近日館方迎來一件“重量級藏品”——清同治年間廣饒縣鑄造的五十兩銀錠。據(jù)了解,目前廣饒縣鑄造的清同治年間同規(guī)格銀錠存世只有此一枚。該銀錠回到東營,對研究東營清代歷史和清代貨幣交易有重要價值。
11日,記者在東營錢幣博物館見到了這個重量級的珍貴藏品。銀錠器形完整,由于保存條件好,該銀錠沒有過重的被氧化,頂部依然能看到明顯的銀色光澤。在銀錠頂部,頂書繁體“樂安縣”三字,左側(cè)陽文刻有銀錠的鑄造出處為“公昌銀爐”,右側(cè)刻有鑄造時間“同治年月”。在銀錠底部有蜂窩狀孔洞。整個銀錠長15厘米左右,寬不到8厘米,高8厘米左右。別看東西不大,分量卻不清,拎在手里感覺較重,足有四斤左右。
“根據(jù)館方對藏品的描述,這是一枚清代同治年間的五十兩銀錠。最重要的是,它出自我們東營市的廣饒縣。樂安縣就是廣饒縣的舊稱,現(xiàn)在在廣饒縣還有不少跟樂安相關(guān)的街道和地名等。”據(jù)博物館所有人韓先生介紹,該銀錠是他在一場拍賣會上所拍的,耗資不菲。“我之所以購進,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這是出自東營的古貨幣,這對研究清代中晚期東營經(jīng)濟和貨幣發(fā)展有重要的歷史價值。”
在藏品的介紹上,記者看到,該銀錠為五十兩銀錠,重量為1900克,俗稱“高白寶”,成色好,錠型規(guī)整,“通體輕薄淺褐色包漿,滿銀光,戳記清晰”。介紹中稱,同治年份“樂安縣”高白寶實屬罕見。藏品的評級為“極美”。藏品介紹上同時說明,樂安縣,即今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。清代隸屬青州府,1914年因與江西樂安重名,改稱廣饒。
據(jù)韓先生考證,這枚銀錠上刻的“公昌銀爐”,是當(dāng)時廣饒縣的官方銀爐或是官方委托鑄造的銀爐,“從目前的研究來看,這極有可能是一枚官鑄銀。”韓先生表示,“如果是官鑄銀,這極有可能是當(dāng)時的廣饒縣地方稅銀。”
東營信息港報道韓先生告訴記者,作為一名錢幣收藏者,他的目標(biāo)就是收藏東營錢幣歷史的實物,“所以看到這件寶貝拍賣后,我就決定購進了,這是東營制造的古代貨幣。”現(xiàn)在,韓先生收藏了東營從古代到近現(xiàn)代在東營流通的貨幣,年代延續(xù)完整。韓先生說,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錢幣博物館,能讓更多的東營人了解東營歷史。
11日,記者從東營錢幣博物館獲悉,近日館方迎來一件“重量級藏品”——清同治年間廣饒縣鑄造的五十兩銀錠。據(jù)了解,目前廣饒縣鑄造的清同治年間同規(guī)格銀錠存世只有此一枚。該銀錠回到東營,對研究東營清代歷史和清代貨幣交易有重要價值。
11日,記者在東營錢幣博物館見到了這個重量級的珍貴藏品。銀錠器形完整,由于保存條件好,該銀錠沒有過重的被氧化,頂部依然能看到明顯的銀色光澤。在銀錠頂部,頂書繁體“樂安縣”三字,左側(cè)陽文刻有銀錠的鑄造出處為“公昌銀爐”,右側(cè)刻有鑄造時間“同治年月”。在銀錠底部有蜂窩狀孔洞。整個銀錠長15厘米左右,寬不到8厘米,高8厘米左右。別看東西不大,分量卻不清,拎在手里感覺較重,足有四斤左右。
“根據(jù)館方對藏品的描述,這是一枚清代同治年間的五十兩銀錠。最重要的是,它出自我們東營市的廣饒縣。樂安縣就是廣饒縣的舊稱,現(xiàn)在在廣饒縣還有不少跟樂安相關(guān)的街道和地名等。”據(jù)博物館所有人韓先生介紹,該銀錠是他在一場拍賣會上所拍的,耗資不菲。“我之所以購進,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這是出自東營的古貨幣,這對研究清代中晚期東營經(jīng)濟和貨幣發(fā)展有重要的歷史價值。”
在藏品的介紹上,記者看到,該銀錠為五十兩銀錠,重量為1900克,俗稱“高白寶”,成色好,錠型規(guī)整,“通體輕薄淺褐色包漿,滿銀光,戳記清晰”。介紹中稱,同治年份“樂安縣”高白寶實屬罕見。藏品的評級為“極美”。藏品介紹上同時說明,樂安縣,即今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。清代隸屬青州府,1914年因與江西樂安重名,改稱廣饒。
據(jù)韓先生考證,這枚銀錠上刻的“公昌銀爐”,是當(dāng)時廣饒縣的官方銀爐或是官方委托鑄造的銀爐,“從目前的研究來看,這極有可能是一枚官鑄銀。”韓先生表示,“如果是官鑄銀,這極有可能是當(dāng)時的廣饒縣地方稅銀。”
東營信息港報道韓先生告訴記者,作為一名錢幣收藏者,他的目標(biāo)就是收藏東營錢幣歷史的實物,“所以看到這件寶貝拍賣后,我就決定購進了,這是東營制造的古代貨幣。”現(xiàn)在,韓先生收藏了東營從古代到近現(xiàn)代在東營流通的貨幣,年代延續(xù)完整。韓先生說,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錢幣博物館,能讓更多的東營人了解東營歷史。